訂閱楊錦麟頻道,每天免費收看最新影片:
歡迎各位透過PayPal支持我們的創作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年將至,今年老楊為大家準備了一份好禮,來自潮汕高山茶園的鳳凰單叢茶葉, 我們花了大半年時間才找到這片茶園,並獲得制茶的非遺傳人的支持和監製,精心製作造兩款「老楊私房茶」推薦給大家,一款「鳳凰醇」,一款「錦麟甘」。祝福大家佳節快樂,詳情可在微信聯絡:zhujiu3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關#劉亞洲 被捕的消息越來越多,#張又俠 負責此案抓捕,妻兒被同時帶走但已釋放,抓捕的原因有很多說法,很多說法也自相矛盾,或涉及貪腐,或涉及女色,或涉及犯上,或還有其他,最不靠譜的說法是圖謀軍事政變,說是上將軍,年輕時當過兵,但扛槍的時間不及拿筆敲電腦碼字的時間多。手中無兵權,一兵一卒都調不動,何來軍事政變。
是不是話說得太多的緣故?
劉亞洲《#甲申再祭》發表於2019年9月,這是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後的第二年。劉亞洲劈頭蓋臉的第一句話,三百六十年前,公元1644年,農曆甲申年,中國天地大變。一個舊王朝死了。一個新王朝剛從母胎里生出來也死了。一個更新的王朝躍上了歷史舞台。這個王朝改變了中國,也改變了他們自己。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這個王朝有關。1944年, 郭沫若在延安寫了《甲申三百年祭》,那時已是革命勝利的前夜,這篇文章對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,西柏坡會議上,進城趕考,我們不做李自成,是當年的主旋律。劉亞洲說, 共產黨是人類之旗,在漫長的封建長河裡根本沒有參照物。事實上,我們當然沒有做李自成,但我們的脈管里有李自成的血。
1644年,中國有四個皇帝:順治(其實是多爾袞)、崇禎、李自成、張獻忠。哪一個是合格的領袖?歷史這個女人只對合格的領袖敞開懷抱。不合格者是為優勝者掃平道路的。
劉亞洲調,一點都不留情面。
數千年來,中國的社會形態不僅是「人治」,而且是「一人治」。朕即天下。「一人治」下,人才愈多,天下愈穩。崇禎為什麼不學劉邦、李世民,管他視人才為奴才也好,或視奴才為人才也好,總是源源不斷地開發,使江山長治?這便是崇禎皇帝的性格了。他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。他的命運決定民族的命運。他把自己當天才,把臣屬當庸才。然而不幸的是他自己偏偏是個庸才。二流的領導不敢用一流的部屬。崇禎充其量是個三流貨色,敢用誰?人才不用,國家必亡。
崇禎為什麼不能用人才?史載:「帝刻忌。」何謂刻忌?猜忌和嫉妒,再加刻薄。他擁有世界最大的帝國,心卻比針尖還小。他根據崇禎的性格,認為他可能什麼都缺,就是不缺嫉妒。培根說嫉妒是「凶眼」。崇禎皇帝就擁有這樣一雙凶眼。
扼殺人才,扼殺天才,必然鼓勵狗才。狗才有三個突出特點:
一、向上爬。「哪裡有向上爬的動機,哪裡就有吹捧。」(斯坦格爾語)
二、向上告密。嫉妒者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。
三、造謠中傷。被造謠者只有掌握了權力,造謠者才會把嫉妒變為恐懼,把仇恨變成崇拜。中國人自古以來只崇拜權力,不崇拜天才。
崇禎皇帝,張獻忠,李自成都不是合格的領導人。李自成輸在同他的對手崇禎皇帝一樣的弱點上:農民性格兼小家子氣。
在中國,農民性格毀掉了一代又一代的領導人,包括毀掉了發誓不做李自成的人。張獻忠 不值得多說了。他不是人,近禽獸。 劉亞洲認為,甲申年明清鼎革戰爭中,中國唯一合格的領導者是多爾袞。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叫「振興中華」,多爾袞就是振興中華的功臣。多爾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,雖然他不是漢族人的驕傲。滿清入主中原,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拯救了中華民族,不過不能說它拯救了中華文化。世界古代四大文明,今天均不復存在。埃及人和希臘人都不是過去曾經創造了文明的那個原住族。為什麼中華文明能延續至今?恰恰是少數民族一次一次給漢族輸入新鮮血液。
劉亞洲對多爾袞倍加褒揚, 清朝十三個皇帝在帝王群中是排名靠前的,尤其與明朝十三帝比。愛新覺羅氏品種優良。朱氏殘次。愛新覺羅氏中佼佼者首推多爾袞。努爾哈赤有軍事天賦,皇太極有政治天賦,多爾袞兼而有之。今天回顧甲申年歷史,我們清晰地看到,在多爾袞身邊簇擁著一個人才班子,也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精英群。剛才我提到的那個當今世界強國的政府也有這樣一個精英群。它是靠制度確保精英登上政權的寶塔尖的,多爾袞則是靠感覺把精英們攏到寶塔尖的。
按照劉亞洲的歸納:精英群的特點是:
① 有一條連續、完整、清晰的戰略思路。
② 不犯錯誤,少犯錯誤,犯了錯誤能及時改正錯誤。
上個世紀我們北方那個大國(指蘇聯)的崩潰,就是思想摧殘的結果。它解體的直接原因貌似經濟的停滯,其實正是長期的思想控制造成了經濟的停滯。那個鄰國的執政黨幾十年來孜孜不倦地做著一項工作:使人民喪失思想的能力。喪失了思想也就喪失了創造力,甚至喪失了生命力。幾十年只能造成二、三代人的智力衰退。幾百年呢?幾千年呢?思想的專斷必然導致權力的專斷。
帝王既視國家為私產,人民也視國家為商品。這一點,從北方大鄰國的執政黨的解體上也能得到印證。當執政黨宣布解散時,不但廣大群眾異常平靜,而且廣大黨員也異常平靜。他們並沒有失去政權的感覺。人民無主權,政權難持久。人民不把這個政權當成是自己的政權,而看成是當權者的政權;黨員不把執政黨看成是自己的黨,而看成是黨內當權者的黨。絕大多數黨員看著執政黨被解散,宛如像是別的黨被解散一樣。這些人除了扞衛自己的利益外,沒有扞衛過別的什麼。
1,《甲申再祭》洋洋灑灑兩萬多字,有人認為,本文由大明王朝滅亡說起,抽絲剝繭,詩意,雄渾而又充滿理性與激情。如果不是一位退役上將軍的大作,這類文章基本上很難被公開發表;
2,對1644年影響中國的四個歷史人物的評點,尤其對多爾袞的評價,很多人會感到意外,但持之有據,言之成理,也是難得的一家之言。
3, 文中幾個觀點值得細思。比如「一億人的腦袋圍著一個人的腦袋轉,就是最大的不穩定。」「在一個國家,某種思想一旦成為『惟一』,而且『法定』,這個民族就休想再有什麼想像力和靈性了。」「(蘇聯)解體的直接原因貌似經濟的停滯,其實正是長期的思想控制造成了經濟的停滯。」 4,對甲申三百七十五年歷史的回顧和批判,聯繫到了蘇聯解體和蘇聯共產黨的傾覆,聯繫到了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歷史評價,很有針對性。
5,該不會是上將軍因言賈禍,寫得太多,說的太直,得罪了層峰?
sour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