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以前,欠银行的钱,征信丢分;现在,被银行欠钱,喜提红码。前不久,河南村镇银行一套行云流水的为储户“赋红码”操作,几乎震惊了所有人。然而,硬抗媒体狂轰滥炸半个月后,背后的真相才姗姗来迟。
媒体报道,官方初步查明本次事件的罪魁祸首,就是河南新财富集团,而其实控人吕奕操控和利用村镇银行线上交易系统,实施了犯罪。据悉,本案涉及40多万储户,400亿金额,受害者遍布全国:有人因此暴瘦20斤,也有人因焦虑而失明……
然而,本次事件的“元凶”吕奕却逃之夭夭,至今甚至连个道歉都没有。事实上,这并不令人意外,早在今年2月,吕奕就曾因卷入高官受贿案件而被带走协助调查,然而心中有鬼的他,待调查结束后迅速卷款逃去了美国。
对于擅长“空手套白狼”的吕奕来说,走到这一天似乎早有预兆。2003年,仅仅29岁的吕奕凭借一纸修路合同,就从银行骗贷20多亿,拿下了扶贫路“兰尉高速”的建设权与30年收费权。然而,这条“扶贫路”只是他“致富路”的起点。
报道显示,这位江湖大师并没有把20多亿,全部拿来修路,而挪出一部分资金参股了金融机构,然后继续空手套白狼。通过不断抵押融资,他最终控制国内很多城商行、农商行和村镇银行。不可否认,金融的尽头就是放贷,而本次暴雷的正是河南、安徽6家曾疯狂放贷的村镇银行。
事后来看,吕弈在今年2月份应该意识到会“东窗事发”,因此提前携带400亿巨款跑路美国。因为没有引渡条约,目前加入塞浦路斯国籍的吕弈在境外生活滋润,甚至还以“久安电视国际传媒集团”理事长的名头公开活动。显然,对于饱受河南、安徽村镇银行暴雷之灾的40多万储户,这无疑是个莫大的讽刺。
不可否认,没事就赚国人的钱,有事就跑路国外,并非吕弈一人,而是近几年富豪圈的常态:从中国前首富陈天桥,到海底捞老板张勇;从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,到华人前首富李嘉诚……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尤其是大商贾李嘉诚因精通跑路,而格外引人注目。媒体报道,早在上世纪末,李嘉诚就已加入了加拿大国籍,而他的儿子李泽钜、李泽楷也随后加入。据说,他跑路加拿大除了避免多纳税,还为了接触西方最前沿的抗衰老科技,“让自己变得更年轻”。
不过,随着内地房地产市场崛起,李嘉诚又跑步进场“囤地待沽”,短短十年赚了不下3000亿;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他,在21世纪初疯狂从内地套现,跑路押注欧洲。而在此过程中,他对西方类似竹宏冰纯生命科技兴趣盎然,并于2017年初布局了不下2000万美元。面对外界的质疑,李超人坦率告诉媒体,“感觉像是回到了20岁”。
事实上,这项科技早已是北美富豪眼中的“香饽饽”,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、比尔盖茨、马斯克之母梅耶为代表的高质量人类。而在哈佛、东京大学、梅奥诊所等顶级机构严谨科学实验中证实,类似竹宏冰纯技术可让老年重返年轻化趋势。无独有偶,国内天猫平台此物质高净值追捧者已不下10万+,每年都会掀起多轮抢购主升浪。
不过,终归和吕奕殊途,李嘉诚再次回到祖国内地。2020年后全球疫情蔓延,李嘉诚在海外投资屡屡遭受重挫,而此时中国反而成为了全球“安全岛”。嗅觉灵敏的他,再次展现出惊人的“跑路”功力,重新回归内地市场,“赚外国人的钱,给中国人花”。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李嘉诚还改回了国籍,与卷款潜逃的吕奕更是高下立判。目前,吕奕在海外花天酒地,而那些因他卷走存款的受害者,在他神通广大的操作下:先是喜提红码寸步难行,后又被告知存款被卷走几乎血本无归。尽管目前真相浮出水面,但这些受害者还有救吗?难说。
河南建业日前推出的“小麦、大蒜换房”活动,在舆论发酵之下才被叫停,最新南京又一项目推出了“西瓜换房”活动。
6月28日,新城控股的新城·云漾滨江项目推出“西瓜换房,最高抵10万元”活动,以10元一斤的价格冲抵房款。据悉,新城云漾滨江项目开发商为南京新城万嘉房地产有限公司。
10月一斤回收西瓜,这一价格比西瓜的市场价高出了一倍多,开发商的确是真金白银给予购房者补贴。
然而很明显,无论是建业此前推出的“大蒜、小麦换房”,还是新城控股最新推出的“西瓜换房”,对象都是农民。若不是农民,谁有这么多的小麦、大蒜和西瓜?
可想而知,开发商现在已经着急到了什么程度,都开始把手伸向农民的口袋了。
开发商为了推动卖房,现在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昆明的开发商为推动卖房,很多都在购房合同书中承诺,逾期交付给予补偿的。
然而,昆明目前烂尾楼情况严重,开发商的信誉大不如前,承担不起这种背书任务。一旦买的房子烂尾,开发商资金链出了问题,别说补偿拿不到,退房款能否拿到还是个大大的问号。
房企各显神通背后,反映出了两个很现实的问题:
第一,行情冷场之下,开发商非常缺钱,当下几乎没有现金流不吃紧的房企。
第二,各城市托底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。
奇葩卖房活动背后
先说第二点吧。
这一点,本号说过多次,目前各城市的托底招数,无非是降首付、降利率、降税,力度大一些的的取消限售,力度更大一些的放松限购,乃至放开。
然而,阻碍大家买房的,不是限购。要知道,前几年限购力度那么严,市场不一样如火如荼吗。
当下阻碍大家买房的现实问题,是高房价与不确定的收入和工作之间的矛盾。
说白了,一方面买房赚钱效应光环褪去,投资客没了意愿。另一方面,很多人的收入与工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,不敢买房。
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、商品房成交面积、商品房成交金额继续探底,就是最好的佐证。
这种背景下,房企焉能不着急。
在当前的大环境下,开发商一方面融资难,另一方面需要偿还大量此前过度激进战略下的债务,不然就会三道红线。
而原本的唯一指望,卖房回款,在如今成交量低迷的背景下,也是寸步难行。
融资环境无法改变,债务必须偿还,房企唯一能够掌控的,就只有卖房这一件事情,所以只能从卖房回款上出招。
但由于各种限跌令约束,还不能降价太多,所以只能变着法搞这些奇葩促销活动,无非就是想通过多让利的方式,吸引购房者上车而已。
只有房子能够卖出去,才能有钱还债,才能度过寒冬,才能继续发展业务,不然只能是关门大吉了。
所以,开发商现在基本上都是,一切向钱看,太缺钱了。
以河南推出小麦、大蒜换房的建业来说,今年530亿的年度目标前5月仅完成了111亿左右,完成率约20.9%。
再以南京推出西瓜换房的新城控股来说,其最新发布的5月份财报显示:
5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10.81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54.25%;销售面积约114.26万平方米,比上年同期下降47.75%。
1-5月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511.69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45.93%;累计销售面积约525.07万平方米,比上年同期下降41.90%。
前五个月只卖了511.69亿元。新城没有制定今年的销售目标,但它去年全年销售额高达2338亿元。
建业、新城只不过是当下房企集体无法达成年度目标的缩影。
根据在公开披露年度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,多数企业截至5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30%,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25%,年内货值供应及销售去化压力放大。
年度目标承压还算远的,摆在眼前的是,6月份就剩几天了,半年报承压才是关键。
上市企业有公布季度报、半年报和年报的责任与义务,需要给自己的股东和投资者一个交代。
这些数据,可都是牵动着自己的股价,不得不慎重。
所以,这些房企,才赶在6月份即将结束之际,加快速度推动卖房,以赶在压哨前,尽可能多卖出一些。
能见效吗
这些奇葩活动能见效吗?效果会有一些,但想要达到预期,还是很难。
根据澎湃新闻爆料,建业推出的活动,只卖出了30几套房子。
一方面,无论是小麦、大蒜换房,还是西瓜换房,都是针对农民的,在当下的大环境下,城市打工人尚且缺钱,农民又哪来的钱买得起房?
另一方面,正如上面第二部分说到的,当下阻碍大家购房的因素,不是限购,而是高房价与很多人收入与工作不确定之间的矛盾。
目前的市场行情,虽然在流动性释放之下,在各种限购放松、利率下降的大背景下,有所好转,但房产成交依旧在低谷的底色并未改变。
市场要想走出当前的行情,回到平稳状态,只有能到经济复苏、就业复苏、收入复苏、信心复苏之后,才能得以实现。
这需要等待。
sour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