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歐洲 2020-06-28 羅馬書系列講道-因信稱義的生活(2):愛心的實踐|台北真理堂主日信息

2020-06-28 羅馬書系列講道-因信稱義的生活(2):愛心的實踐|台北真理堂主日信息

0
2020-06-28 羅馬書系列講道-因信稱義的生活(2):愛心的實踐|台北真理堂主日信息

【信息概要】
弟兄姊妹平安,今天我們要分享羅馬書最後的一個主題。我們已經都知道:羅馬書的中心信息「因信稱義」,從第1章到第11章講的是「因信稱義的救恩」,第12章開始到第16章是講「因信稱義的福音生活」。因信稱義的人一定會帶出一個果子,叫作「愛」! 所以,福音生活就是愛的生活。上個星期羅馬書12到13章,分享了我們要按恩賜彼此服事,愛神愛人。今天,羅馬書第14到15章,我們要繼續談到在愛的生活中,一個很實際會遇到的一個問題,那就是:如何面對生活中因差異而造成的衝突?這可以測得出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懂得活在因信稱義的生活中!

一、現實生活中經常面對因差異而產生的衝突

我們人跟人之間都有差異:個性差異、男女差異、習慣差異、背景原生家庭帶來的差異、族群的差異、政治的差異、甚至神學的差異…等等,絕大部分的差異無關救恩,無關道德,也無關犯罪,但是當雙方各有堅持的時候,人就很可能會因為產生仇恨而犯罪。在教會裡也是一樣。

在當時羅馬教會裡,有兩批基督徒:一批是「外邦基督徒」,即非猶太人,但是信了耶穌的人,就像我們一樣;另外一批是「猶太基督徒」,這些人深受猶太教背景的影響,對於舊約的律法、節期、飲食仍然十分遵守。他們非常強調兩點:一是不潔淨之物不可吃;一是守安息日。這些都是在舊約利未記裡清楚的規定,但「外邦基督徒」沒有這一層禁忌,他們什麼都吃:雞肉、牛肉、羊肉、甚至豬肉,拜過的、沒拜過的,什麼都吃!百無禁忌,但是對另外一群人來說,他們吃東西是比較謹慎的,他們覺得有些東西是不能吃的,例如:豬肉,因為豬是不潔淨的,而且市面上賣的肉大多是拜過的,甚至有人主張吃素。另外,他們在守節期的事情上也有差異,特別是這些猶太信徒,從前他們習慣守節期,信主後他們仍然看這些日子比別的日子重要,但是對於外邦信徒來說,他們沒有這種習慣,信主後認為每天都是一樣的,不需要特別去守那些規矩。這兩種人放在一起,你猜會發生什麼事?他們開始辯論,甚至開始彼此批評、論斷、毀謗,造成傷害。

其實,這種事情仍然常常發生,是嗎?從我們小時候,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之分,到現在有藍綠之分,連美國最近也有白人和黑人種族之爭,全國幾十萬、百萬的人上街頭,甚至引起街頭暴亂、出動鎮暴警察…。為什麼差異會引起這麼大的衝突呢?其實,差異本身不是問題,也不是罪,但是差異會勾引我們裡面的罪行和老我,以致開始批評論斷,最後發生衝突。例:從小我們家都沒在過生日的,爸爸認為每一天都是好日子,每一天都是一樣重要,所以,他送我們禮物也沒在注意日期,看到什麼好吃的、好玩的,就立刻賣送給我們,但是生日的那一天,卻什麼東西都沒有。有一次我生日,硬是要求他送我一個蛋糕,結果他就去巷口的雜貨店,買了一個「海綿蛋糕」來給我過生日。長大認識女朋友之後,我仍然照著我們家的文化,在她的生日時,她滿心期待著你會在他生日的時候,給他一些驚喜,結果到了晚上要回家時,竟然什麼都沒有,結局下場當然是很慘囉!面對這樣生活上的差異,保羅認為如何運用因信稱義來面對差異?具體的做法是什麼?

二、如何運用因信稱義來面對差異?

1.拒絕爭論、選擇接納
保羅在羅馬書14章所提出的第一個解藥是:拒絕爭論、選擇接納。14章1節:「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,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。」請問,誰是信心軟弱的?按保羅提出的理由,基本上他認同那些所謂「信心剛強者」所說:百物都可以吃、每日都是好日子的人的說法,但是這並不表示他們需要據理力爭,好證明那些對食物和守節日比較謹慎保守的人是錯的。相反的,保羅至少連續七次提到「不要爭論、不可輕看、不可論斷、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人敗壞…」等等。他苦口婆心一再反覆的提醒他們的原因是14章4節:「你是誰,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?他或站住或跌倒,自有他的主人在;而且他也必要站住,因為主能使他站住。」

第一點:我們是誰?我們不過是蒙恩的罪人。第二點:你論斷是的誰?他是別家的僕人,而且是上帝家的僕人。第三,他要吃、不吃,要守什麼日子…干你什麼事?是好、是壞,自有他的主人在,因為有一天,我們各自都要站在 神的臺前交帳。而且,當彼此不斷互相爭論、互相論斷的時候,結果卻是會「叫人敗壞」(v15),也會破壞神在這個人身上的工作(v20)。所以保羅提出來的第一個因信稱義的解藥就是14章1節:「信心軟弱的,你們要接納!」

因信稱義能幫助我們接納人嗎?特別是那些跟我們不一樣,甚至是我們不喜歡的人嗎?14章17節:「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」意思是:上帝的國裡,要分清楚在甚麼是絕對的、什麼是相對的。我們不要在外面的細節上打轉,吃喝甚麼不是你能否活在上帝國裡的重點。在上帝的國裏面,最寶貴的是得著上帝所賞賜的公義、和平和喜樂。我們的信仰不是因為你吃甚麼、喝甚麼,讓你可以進上帝的國,而是因為你接受上帝,讓上帝作上帝,服在上帝的權柄之下,讓聖靈在我們身上結果子,這才是要持守的重點,遠勝過如何吃喝或守節期。

在教會很多吵架衝突,都是把相對的絕對化。以前有人說,守安息日一定要在禮拜六,有人說復活的主日是禮拜天,還有洗禮的水多少也可以吵,到底是必須全浸還是點水禮也可以?敬拜讚美傳進台灣來時,有人認為古典詩歌才是好的讚美詩,聖壇上設有投影幕,有贊成也有反對的。其實,讚美上帝是絕對的,但方式是相對的。我做婚姻輔導三十年,我發現家庭和婚姻的衝突也是一樣。舉例來說:我是一個從小喜歡吃小吃、攤販、夜市的人,但是我的太太(當時的女朋友)家教比較好,是一個只去「有門的店」吃飯的人,所以每次主日崇拜結束,站在教會門口討論要去哪裡吃飯,就要討論半天。你說,吃什麼不重要嗎?但是當他覺得你「每次都故意選擇我不想要去的地方,顯然就是不愛我!」的時候,事情就變得不簡單了,對嗎?

為什麼我們會把相對的當成絕對?背後的黑手是「己」,因為我們都很想自己作主,都認為自己的意見最對的,但因信稱義最棒的是,不是我們作主,而是我們都尊重同一位主。大家在同一位主裏面,大家都敢把意見用溫和的態度表達出來,又在愛裏面順服在上帝和上帝所設的權柄之下。這是上帝要我們在地上就學習過天上愛的生活。我們可以表示意見,可是我們又不會堅持自己,那是多麼棒的一個境界。

14章7-9節保羅說:「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,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。我們若活著,是為主而活;若死了,是為主而死。所以,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。因此,基督死了,又活了,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。」意思是說,我們若讓主作主,就不會那麼堅持相對的。我們沒有一個人是靠著自己遵守律法的字句來換取上帝的救恩;我們都是被聖靈和耶穌基督的工作感動,是白白蒙了上帝的稱義,領受了上帝的恩典,才有能力遵行律法。所以,次序要弄對,所以信心比行為更重要、優先。沒有信心哪來的行為。

在教會中,有些人屬於良心比較敏感、嚴厲的,就規矩特別的多,覺得這不可以,那不可以。而有些人又太自由,覺得甚麼都可以做,百無禁忌。我們先不要想,我是堅固的,還是軟弱的?我們應該想到的是:我們都是基督的身體,有些地方堅固,有些地方軟弱;有些地方比人好,有些地方比人差,但不要忘記,我們是因信稱義,即使我們做得再怎麼對,都不是因著那行為稱義,我們不是靠著遵守律法的字句來討上帝的喜悅,換取救恩;我們是被聖靈和耶穌基督感動,先白白蒙受了上帝的恩典,才逐漸行律法。這個次序要弄對。我們要守律法,凡事按著規矩來,但我們不是因守這些律法來稱義。

求聖靈幫助我們,在每天實際的生活裏面,能夠把因信稱義的福音應用出來,需要聖靈不斷地把耶穌基督的愛不斷在我們裏面彰顯,我們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接納!

2.拒絕論斷、選擇建造
保羅在面對差異所引起的衝突的第二個解藥是:拒絕論斷、選擇建造。積極的追求彼此和睦與建造。14章17-19節:「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,就為上帝所喜悅,又為人所稱許。所以,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。」

一個因信稱義的人,一個領受神愛的人,一定會有兩方面的表現:第一,消極方面,不隨意的論斷別人、批評別人,以致讓人跌倒。第二,積極方面,會建立德信、追求和睦,讓別人被建立起來。我們因信稱義的一個指標是活在愛裡面,不只是自己活在愛裡面,也會幫助別人活在愛裡面,一個活在愛裡面的人是會去建造別人,而不是去摧毀別人。

信息的一開始,我們講到羅馬書12到16章是講到因信稱義的生活,談到一個因信稱義的人一定會帶出一個果子,叫作愛。12和13章講到個人要在基督的身體裡面盡功能,或在社會上面對權柄、待人接物的準則就是愛。14章說我們生活中難免遇到一些不同和差異,面對差異,主要的原則還是愛。愛是接納。我們可以意見不一樣,但是在相對的事情上不要斤斤計較,要彼此接納。到了第15章則從接納的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,不只是接納、不嫌棄,而且還要去擔待那些信心不堅固人的軟弱,不求自己的喜悅,而是叫鄰舍喜悅!

我們求鄰舍喜悅的目的是甚麼?15章2節有答案:「使他得益處,建立德行。」商人最喜歡討人的喜悅,因為要做生意、得利益;可是基督徒因信心所產生的愛心是要建造人的德性,使他被建造起來,使他得益處。第7節說:「所以,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,使榮耀歸與上帝。」榮耀上帝就是把上帝的愛彰顯出來,讓生命被建造起來。這是因信稱義之人生活的極致-去服事上帝、服事人;不嫌棄他、接納他、堅固他、建造他、使他得益處,這是我們討鄰舍喜悅的目標。討鄰舍喜悅的目標不是為了自己,討鄰舍喜悅的目標是榮耀上帝和建造人。

一般人面對不義的世代,第一個反應通常是批評、論斷;沒有愛,裏面就是批評、論斷。當我們看到一件事情不好,只是指出它的不好,但並沒有要建造的意思,那只是落入論斷而已。比如:叫一個已經懷孕的女子不要墮胎,可是卻完全不管她要面對的困難,並且如何幫助她解決,如果我們只講出她的不對,卻沒有給出路,那是法利賽人的行為;我們可以不贊成他的行為,可是要給出路。又比如:對已經離婚的人,光指責他離婚沒有用,其實他裏面最深的需要是愛,我們要給他愛的團契,接納他、建造他、幫助他;對於同性戀者,只講他不對,基本上無法造就他,重要的是把愛活出來給他,愛到一個地步,他不要跟同運份子在一起,而願意選擇我們這一邊。

十年前,我接觸到一個性傾向不一樣的弟兄,我知道他一直都有這方面的掙扎,而且情緒敏感、起伏很大,很期待被肯定接納,但很快又拒絕別人…。我帶他加入真理堂這個愛的教會,也鼓勵他站起來事奉,雖然過程中跟人發生過很多衝突,但是我總在他需要的時候陪著他,請他吃飯,聽他抱怨幾個小時,雖然有時候自己也快要不行了,但是一直都沒有放棄他。後來他也加入幫助同性戀者的行列,在那裡盡上他自己的那一份功能。不久,上帝祝福他,他遇見一位女生,他們有類似的經歷,互相珍惜。我為他們做婚前輔導、為他們證婚。不久前,他們有了孩子,在出生前,他邀請我去他們家,為即將出生的孩子禱告,我們回憶起這十幾年來的點點滴滴,看到他的改變,看到上帝的工作,覺得不可思議!

我們都想到我們原來是多麼殘破不堪、多麼受傷、多麼不配被接納的人,如今成了何等人,竟然可以被上帝接納、被使用、不但恢復他對婚姻的信心,還真的有人願意愛他、跟他結婚、而且眼看孩子就要出生…,我們都被上帝的愛感動到快要流下淚來,這就是接納!這就是建造!彼此建造也不一定都是這樣大、這樣難的事,有時候一句話、一個關懷、一個鼓勵、也能翻轉一個人的一生。

最後,讓我們一起讀羅馬書15章7節:「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,使榮耀歸與神。」願聖靈幫助我們!

【小組分享禱告】
1.為什麼人和人之間會產生衝突?
2.從這段經文和信息中,保羅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因信稱義來面對差異?
3.你有沒有被接納的經驗?從這經驗裡,你學習到什麼真理?
4.父親節將至,你和你的小組,打算如何去鼓勵、建造彼此的父親?

台北真理堂主日信息目錄:

source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