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歡迎
收聽 +
訂閱 (Subscribe) + 按
歡迎使用此頻道的Playlists,以便連續收聽更多章節或書卷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
保祿書信總論
保祿又名掃祿,約於公元2年或3年,生於小亞細亞基里基雅省首都塔爾索城。父母為猶太人,屬本雅明支派(羅11:1;宗23:6),生來即為羅馬公民(宗22:25-29),自幼受了良好的教育,先在本城,後往耶路撒冷深造,拜當時極負盛名的加瑪里耳經師為師(宗22:3),對於猶太教律和神學,有極深的造詣,且照當時法利塞黨人的習尚,還學了一種織帳幕的手藝(宗18:3)。
耶穌升天後,他一本對猶太教和祖傳法律的熱誠(宗22:3),竭力迫害基督的教會(宗7:58-83),就在他往大馬士革的途中(公元36年),基督忽然在異光中顯現給他,使原為基督徒的迫害者,剎那間變為自己的宗徒(宗9:1-22)。保祿為準備自己來日善盡宗徒的任務,遂退居阿剌伯曠野凡三年之久;後返回大馬士革(迦1:17),但因該城的猶太人要陰謀陷害他,不得不暗地出走(宗9:23-25;格後11:32,33),上了耶路撒冷,在那裡拜見了伯多祿(迦1:18),後由耶路撒冷返回了老家塔爾索(宗9:20-30)。
公元43年,因巴爾納伯的邀請,他纔去了敘利亞安提約基雅(宗11:25,26);後由安城開始了他那驚人的傳教工作。他以「外邦宗徒」的身份,三次從安城出發,向外邦人宣講福音,拓展基督的神國,足蹟所至,除幾乎整個小亞細亞外,還有馬其頓、阿哈雅等地;在各地建立了非常興旺的教會。
保祿初次出外傳教時(公元45-48年),先赴塞浦路斯島,後至小亞細亞的一些地區,最後上了耶路撒冷,參加宗徒會議;會議畢,返回了安提約基雅(宗13:1-15:35)。二次傳教時(公元50-52年),先去了敘利亞、呂考尼雅、夫黎基雅、迦拉達等地,後進入歐洲,先至馬其頓,後至阿哈雅。在雅典時,曾在阿勒約帕哥與當地學士辯論,後至格林多,住了一年半,然後再上耶路撒冷。由耶路撒冷返回了安提約雅(宗15:36-18:22)。三次傳教時(公元53-58年),先巡視了敘利亞、基里基雅、迦拉達及夫黎基雅,後來到了厄弗所,住了三年,然後又去了格林多,在那裡住了三個月,再回到耶路撒冷(宗18:23-21:26)。
在耶京仇視他的猶太人,見他在聖殿內,就乘機動武,欲殺保祿,但為羅馬人救出(宗21:27-23:31);後被解至凱撒勒雅,被囚兩年(宗23:32-24:27);後因上訴凱撒(宗25:10-12),遂由海路被解往羅馬,一路遭受了不少海洋的危險。抵達羅馬後,又被囚了兩年,這即是史稱的「羅馬首次被囚」(宗27:28)。
保祿在羅馬獲釋後,曾去過西班牙,折回意大利,返回東方,看望並堅固他在各地所建立的教會。終於在尼祿迫害教會時,再度被捕,解至羅馬(史稱「羅馬二次被囚」),為基督捐驅,受斬首之刑,獲得了為基督殉難的榮冠,時在公元67年。聖教會每年在6月29日,同時慶祝伯多祿和這位偉大宗徒的瞻禮。
保祿宗徒對傳教的事業,既滿腔熱誠,對自己所建立的教會,又如此慈父般的關懷,如有事故發生,自然不能不給一些教會或一些人士寫些書信,但可惜他的書信,沒有全部給我們保留下來(格前5:9;哥4:16;斐3:1)。今所存者,只有14封書信。這14封書信,就其日期先後,可排列如下:在被囚以前所寫者(公元51-58年),計有《得撒洛尼》前後二書,《格林多》前後二書,《迦拉達書》,《羅馬書》:在被囚期間所寫者(公元61-63年),計有《費肋孟書》、《哥羅森書》、《厄弗所書》、《斐理伯書》;在被囚以後所寫(公元63-67年),計有《希伯來書》、《弟茂德前書》、《弟鐸書》、《弟茂德後書》。
所有書信都是以希臘文寫成的。通常保祿只是口述,由一位秘書代筆(羅16:22),自己只在信尾或親筆簽署,或另附數語,問候祝福(迦6:11),以證明確為自己的函件。
凡讀過《保祿書信》的,無不感到宗徒思想的卓越,對基督的赤誠,以及對拯救人靈的滿腔熱火。保祿被稱為偉大的宗徒,實可當之無愧。
~~~~~~~~~~~~~~~~~~~~
欢迎订阅(Subscribe)!
有声圣经系列: 思高本圣经朗读(含经文注释)。
特点: 为方便听众更完整地收听与更正确地理解思高圣经,本有声圣经系列将同步朗读圣经各章节经文的注解。
耶稣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!耶稣爱你!
~~~~~~~~~~~~~~~~~~~~
#聖經 #圣经 #聖經朗讀 #思高聖經 #天主教 #天主教聖經 #天主教圣经 #新約 #保禄书信 #保祿書信 #聖經注釋 #聖經音頻 #有聲聖經 #基督宗教 #思高圣经 #圣经注释 #圣经音频 #圣经朗读 #有声圣经 #圣经 #新约 #音频 #语音 #朗读 #福传 #朗讀 #福傳 #保祿 #保禄
source